在台灣,太白粉並不會拿來當作主食,而是用於勾芡之類的烹飪技巧,或者用來製作台灣人最愛的具有Q彈口感的珍珠、粉圓、芋圓、粉漿蛋餅等等。但對過去的本南人來說,apo 就是主食,怎麼吃呢? 最簡單也最常見的料理就是 naó,是一種口感介於漿糊跟珍珠之間的食物(我當然沒有吃過漿糊,只是想像)。製作方法是先將 apo 和冷水成漿,然後再慢慢倒入燒燙的熱水,同時不斷攪拌,神奇地,原本水性的漿就會開始濃綢、固化而且長出彈性,就完成了!如此快速簡單的烹調方式,再加上幾乎全是澱粉能夠快速補充能量,無怪乎成為叢林人的主食。 除了 naó 之外,apo 其實還有不同的烹調方式。Gerumet 是一種將 apo 和豬油和其他料,揉成團之後包在葉子裡,拿到火上烤的「烤粽」——聽起來就十分美味,可惜的是我待的這段時間沒有人獵到豬,也無緣品嚐這道料理。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的烤粽叫 bión,是直接將 apo 和少許水捏成團,包在葉子裡烤,吃起來口感粉粉的倒有點像台式糕餅。 即使現在本南人大都以米飯為主食,naó 還是很常出現在本南族的餐桌上。那天在頭人家作客,頭人在我的盤子裡乘了滿滿的白飯,桌上擺著魚菜,中間則是一碗 naó——原來他已經退到配菜的角色了。頭人用叉子捲起一小團,沾魚湯一起吃下。他還告訴我,在還沒有叉子的時候,他們會用細竹做成四尖的方叉,是吃 naó 專用的食器。 然而我細問後才知道,原來那白白的 naó 是用 ubei 做的,並不是用 uvut。ubei 做的 naó 比較白;uvut 的則偏黃。頭人說他覺得 ubei 做的 naó 有一種香氣,口感也比較Q,也因此他偏好 ubei。 「但老人還是比較喜歡 naó uvut 吧,所以他們都會到叢林裡去找 uvut,」頭人說。
這裡沒有菜單,所以,發揮你的創意點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