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巴士裡看著遠方,褐黑的松木筆直的參入藍白錯落的天空,一陣陣風輕輕的搖著側枝,松針婆娑。我想像著松針們會發出怎樣的呢喃,但隔著玻璃窗我什麼也聽不到,這一切都像默片一樣,在我耳邊只有巴士引擎的嗡嗡低鳴,像極了一頭馬戲團裡被馴服的野獸。我想起了才剛前一天,同樣在尼加拉瓜的巴士裡,那咆嘯的引擎聲,卻好似狂放的獅吼,載我在擁擠的車道上奔馳。相隔幾千公里卻一脈相連的土地,竟是如此不同的場景。
我已經離開了尼加拉瓜,經過了幾小時的飛行與在機場的一個晚上,踏上美國紐澤西的土地。引領我到此的緣份來自於幾年前在某個舊書攤裡翻到的一本 Tom Brown Jr. 所寫的《Grandfather》,書中紀錄著一位北美洲原住民阿帕契人的故事,他一生在荒野中漂流行旅,走過沙漠與雨林,尋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技術與哲學。祖父的靈魂透過那些文字觸碰了我,讀那本書的那幾個晚上,我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個男人對自然的崇敬與關愛,心裡暗自決定有一天要到那書中所描述的松林。
而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成了這一天。我仍然望著窗外,風好像變得更為猛烈,松木的舞姿也跟著更加奔放。我的思緒飄回了兒時跟爸爸旅居美國的那一年,那時候是為了一圓爸爸留學的夢想,沒想到過了十幾年,我竟然為了自己的追尋再次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巴士平穩而快速的在高速公路上行進,車窗外佇著一棟一棟木屋平房,偶爾經過一些頂著巨大招牌的購物廣場。我還能夠認出一些兒時去過的大型商場或連鎖餐廳,像是 Staple、Wendy’s Burger、Macys 百貨等等。看著眼前的地表景觀,所有的人造物都排列的井然有序,全球化企業的商場促成了生活的便利,環境上也保留了大量的綠意,以當代人的標準來說應該算是蠻適宜人居的吧。但我總還是覺得哪裡不大對勁,那些曾經熟悉的畫面全都化為心中的疑問。
一切好像太整齊了。
這兒的草地幾乎都像用三厘米的嚕頭刀理成了小平頭,整齊劃一的高度,彷彿只要趴在草地上,就可以看到一條水平的線,切割草綠與天藍。而草的生長範圍被精準的限制在那一畦一畦的「綠地」,定期的除草工人在「綠地」跟步道之間劃了一條嚴厲的界線,不容許任何一根「雜草」跨越雷池。所有的線條都是完美的直線。然而在我的印象中,自然是曲線的,如此鋼硬的直直角角好像不屬於大地。這些過分整齊的界線,切割了人類與自然,成了硬生生的楚河漢界。自然的所有一切都被分毫不差的控管著。
我想像著過去這裡是怎樣的景象?在來自舊大陸的移民還沒「開拓」這塊土地之前,這裡可能是整片的森林,裡面長滿了松柏與橡樹,松鼠、土狼居住在裡面,偶爾會發現一些原住民的部落,就隱身在森林之中。或許說「開拓」並不是一個恰當的詞彙。當所謂的美國人抵達北美洲的東岸,然後開始一路西進,沿路屠殺了成千上萬隻的美洲野牛,讓這個北美洲體型最大的有蹄動物一度瀕臨滅絕。人類的「開拓史」也可以說是美洲野牛的「衰亡史」。過去美國人的自然觀是一種征服,而這樣的觀念似乎還隱性的遺留在街景當中。
在我座位旁的兩個黑人阿罵操著一口黑人腔調的英文,讓我想起很多年前在加州那個跟我一起打橄欖球的黑人男孩,讓我感到格外親切。他們一樣望著窗外,聊著上一次到這裡來的時候這邊是什麼樣子、對哪個招牌哪棟建築有印象。從他們有點相仿的體型與臉蛋我猜想他們倆可能是姊妹,又是來這邊做什麼的呢?是來玩的還是探訪親友?還是這個地方曾經是他們的某段回憶,讓他們在年事已高之後仍然嚮往著回到曾經的場景。
巴士駛進交流道匯入了另一條公路,陽光轉為由我的正前方射入。我別過頭環顧四周,注意力飄向了車內的其他乘客們。
巴士裡大多都是黑人與拉丁裔移民。我憑著刻板印象推測,或許是因為無車階級大多是非裔美人或拉丁裔移民吧!一位長髮的大叔坐在我左前方的座位上,操著一口奇怪的西班牙語,我甚至花了一些時間才確定他說的是西班牙語。他的長相就像我在照片裡見過的馬雅人一樣,深褐色的皮膚、中分往後直梳的平馬尾、高顴骨的輪廓。他一上車之後就開始跟另外一位拉丁裔的青年相談甚歡,幾乎從頭到尾沒有停止過對話。然而他們的感覺卻又像是初次見面,或許是因為同樣講西班牙語讓他們打開了話夾子吧。我發現這台小小的巴士裡其實切割成了好幾個平行時空,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們以西班牙語忘情的聊著天;幾個黑人婆婆媽媽看著窗外回憶過往;而我,這個來自台灣的男子心繫著遠方,在這塊新大陸上找不到一絲歸屬感。我們彼此間全無交集,在這個移民社會裡,人們好像也如草地一般清楚的分割。
我又轉過頭面向窗,這次看見了自己在玻璃窗裡的倒影。我想到了那些在世界各地生活在壓迫之下的民族們,緬甸的羅興雅人因為信仰上與緬甸主流的佛教不同,政府不願意承認他們的身分,甚至被歸類為孟加拉難民;馬來西亞雨林區裡的本難族,因為政府希望開發雨林的經濟價值,強迫本難族人遷出他們原本的居住地;更別提那些一個個冒著被射殺或被風雪凍死的風險逃離中國邊境的圖博人。這些問題背後的成因極其複雜,很難一言蔽之,但人們總是在劃分彼此,難道我們真的有這麼不同嗎?
“Hola, buenos dias. A donde va usted?” 我移到了長髮大叔隔壁的座位,用我破破的西文跟他聊天。
“Good. I’m going back home. I live somewhere near. Where are you from?” 不知道是不是我西文發音不標準的關係,大叔轉用英文回答我。不過我也鬆了一口氣,原來大叔會說英文。
“I’m from Taiwan. But now I live in Nicaragua.”
“But how come you speak Spanish?”
“I’ve been in Nicaragua for almost 5 months so I pick up some Spanish.”
“What is Nicaragua?”
我才知道原來在大叔的世界地圖裡只有墨西哥跟美國兩個國家,其他就連隔壁的中美洲五國他都沒聽過,更別說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了。他從小就在墨西哥的鄉下地方長大,而現在搬到紐澤西這邊,靠著在附近的賣場當搬運工維生,至於他是移民還是偷渡過來的就不得而知了。我發現他總是刻意的保持著一些距離,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就好像他不用西班牙語與我對話一樣,彷彿要將真實的自己藏起來,於是用英語築了一道牆,那是他在異鄉的防護網。
我們的交談沒有維持多久他就得下車了,我微笑著對他說了adios。這次他笑了,也用一句 adios 回應我。
巴士的終點站在一個人造湖邊,車子緩緩的駛下高速公路,再緩緩的滑入車站。我背起了大背包走向車門。一下車,一陣濕濕冷冷的的空氣向我襲來,我聞到了空氣中混雜著雨跟土的味道,冰冷的風觸碰我手臂以下露出的皮膚,突然我的手毛如從睡夢中驚醒一般。我忽然意識到,從在尼加拉瓜上了飛機之後,到下飛機、進入機場、搭乘巴士,全程幾乎都處在人造的空間之內,感受不到冷風與泥土的溼氣,就好像活在膠囊裡一般。
又一股寒風吹來,我的身體本能的顫抖。
“Damn it, fucking cold.”
我已經離開了尼加拉瓜,經過了幾小時的飛行與在機場的一個晚上,踏上美國紐澤西的土地。引領我到此的緣份來自於幾年前在某個舊書攤裡翻到的一本 Tom Brown Jr. 所寫的《Grandfather》,書中紀錄著一位北美洲原住民阿帕契人的故事,他一生在荒野中漂流行旅,走過沙漠與雨林,尋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技術與哲學。祖父的靈魂透過那些文字觸碰了我,讀那本書的那幾個晚上,我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個男人對自然的崇敬與關愛,心裡暗自決定有一天要到那書中所描述的松林。
而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成了這一天。我仍然望著窗外,風好像變得更為猛烈,松木的舞姿也跟著更加奔放。我的思緒飄回了兒時跟爸爸旅居美國的那一年,那時候是為了一圓爸爸留學的夢想,沒想到過了十幾年,我竟然為了自己的追尋再次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巴士平穩而快速的在高速公路上行進,車窗外佇著一棟一棟木屋平房,偶爾經過一些頂著巨大招牌的購物廣場。我還能夠認出一些兒時去過的大型商場或連鎖餐廳,像是 Staple、Wendy’s Burger、Macys 百貨等等。看著眼前的地表景觀,所有的人造物都排列的井然有序,全球化企業的商場促成了生活的便利,環境上也保留了大量的綠意,以當代人的標準來說應該算是蠻適宜人居的吧。但我總還是覺得哪裡不大對勁,那些曾經熟悉的畫面全都化為心中的疑問。
一切好像太整齊了。
這兒的草地幾乎都像用三厘米的嚕頭刀理成了小平頭,整齊劃一的高度,彷彿只要趴在草地上,就可以看到一條水平的線,切割草綠與天藍。而草的生長範圍被精準的限制在那一畦一畦的「綠地」,定期的除草工人在「綠地」跟步道之間劃了一條嚴厲的界線,不容許任何一根「雜草」跨越雷池。所有的線條都是完美的直線。然而在我的印象中,自然是曲線的,如此鋼硬的直直角角好像不屬於大地。這些過分整齊的界線,切割了人類與自然,成了硬生生的楚河漢界。自然的所有一切都被分毫不差的控管著。
我想像著過去這裡是怎樣的景象?在來自舊大陸的移民還沒「開拓」這塊土地之前,這裡可能是整片的森林,裡面長滿了松柏與橡樹,松鼠、土狼居住在裡面,偶爾會發現一些原住民的部落,就隱身在森林之中。或許說「開拓」並不是一個恰當的詞彙。當所謂的美國人抵達北美洲的東岸,然後開始一路西進,沿路屠殺了成千上萬隻的美洲野牛,讓這個北美洲體型最大的有蹄動物一度瀕臨滅絕。人類的「開拓史」也可以說是美洲野牛的「衰亡史」。過去美國人的自然觀是一種征服,而這樣的觀念似乎還隱性的遺留在街景當中。
在我座位旁的兩個黑人阿罵操著一口黑人腔調的英文,讓我想起很多年前在加州那個跟我一起打橄欖球的黑人男孩,讓我感到格外親切。他們一樣望著窗外,聊著上一次到這裡來的時候這邊是什麼樣子、對哪個招牌哪棟建築有印象。從他們有點相仿的體型與臉蛋我猜想他們倆可能是姊妹,又是來這邊做什麼的呢?是來玩的還是探訪親友?還是這個地方曾經是他們的某段回憶,讓他們在年事已高之後仍然嚮往著回到曾經的場景。
巴士駛進交流道匯入了另一條公路,陽光轉為由我的正前方射入。我別過頭環顧四周,注意力飄向了車內的其他乘客們。
巴士裡大多都是黑人與拉丁裔移民。我憑著刻板印象推測,或許是因為無車階級大多是非裔美人或拉丁裔移民吧!一位長髮的大叔坐在我左前方的座位上,操著一口奇怪的西班牙語,我甚至花了一些時間才確定他說的是西班牙語。他的長相就像我在照片裡見過的馬雅人一樣,深褐色的皮膚、中分往後直梳的平馬尾、高顴骨的輪廓。他一上車之後就開始跟另外一位拉丁裔的青年相談甚歡,幾乎從頭到尾沒有停止過對話。然而他們的感覺卻又像是初次見面,或許是因為同樣講西班牙語讓他們打開了話夾子吧。我發現這台小小的巴士裡其實切割成了好幾個平行時空,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們以西班牙語忘情的聊著天;幾個黑人婆婆媽媽看著窗外回憶過往;而我,這個來自台灣的男子心繫著遠方,在這塊新大陸上找不到一絲歸屬感。我們彼此間全無交集,在這個移民社會裡,人們好像也如草地一般清楚的分割。
我又轉過頭面向窗,這次看見了自己在玻璃窗裡的倒影。我想到了那些在世界各地生活在壓迫之下的民族們,緬甸的羅興雅人因為信仰上與緬甸主流的佛教不同,政府不願意承認他們的身分,甚至被歸類為孟加拉難民;馬來西亞雨林區裡的本難族,因為政府希望開發雨林的經濟價值,強迫本難族人遷出他們原本的居住地;更別提那些一個個冒著被射殺或被風雪凍死的風險逃離中國邊境的圖博人。這些問題背後的成因極其複雜,很難一言蔽之,但人們總是在劃分彼此,難道我們真的有這麼不同嗎?
“Hola, buenos dias. A donde va usted?” 我移到了長髮大叔隔壁的座位,用我破破的西文跟他聊天。
“Good. I’m going back home. I live somewhere near. Where are you from?” 不知道是不是我西文發音不標準的關係,大叔轉用英文回答我。不過我也鬆了一口氣,原來大叔會說英文。
“I’m from Taiwan. But now I live in Nicaragua.”
“But how come you speak Spanish?”
“I’ve been in Nicaragua for almost 5 months so I pick up some Spanish.”
“What is Nicaragua?”
我才知道原來在大叔的世界地圖裡只有墨西哥跟美國兩個國家,其他就連隔壁的中美洲五國他都沒聽過,更別說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了。他從小就在墨西哥的鄉下地方長大,而現在搬到紐澤西這邊,靠著在附近的賣場當搬運工維生,至於他是移民還是偷渡過來的就不得而知了。我發現他總是刻意的保持著一些距離,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就好像他不用西班牙語與我對話一樣,彷彿要將真實的自己藏起來,於是用英語築了一道牆,那是他在異鄉的防護網。
我們的交談沒有維持多久他就得下車了,我微笑著對他說了adios。這次他笑了,也用一句 adios 回應我。
巴士的終點站在一個人造湖邊,車子緩緩的駛下高速公路,再緩緩的滑入車站。我背起了大背包走向車門。一下車,一陣濕濕冷冷的的空氣向我襲來,我聞到了空氣中混雜著雨跟土的味道,冰冷的風觸碰我手臂以下露出的皮膚,突然我的手毛如從睡夢中驚醒一般。我忽然意識到,從在尼加拉瓜上了飛機之後,到下飛機、進入機場、搭乘巴士,全程幾乎都處在人造的空間之內,感受不到冷風與泥土的溼氣,就好像活在膠囊裡一般。
又一股寒風吹來,我的身體本能的顫抖。
“Damn it, fucking cold.”
Comentarios
Publicar un coment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