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前我們才與義大利情侶在走廊上相擁告別,而更早的清晨,天還沒亮,B 就已經先悄悄離開去趕公車了,只在我們的行李間留下一張紙條。大夥都是因為沙發衝浪而住進同一戶人家,那幾天就在餐桌上分享了一些故事和談話,還有鳳梨炒飯與 pizzaiola。他們分別來自義大利與克羅埃西亞,卻不約而同的都已經旅行了 18 個月。在他們口中那是一個撞牆的時間,你會開始很想家,也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回去,可能就會一輩子這樣活在路上了。
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西文交流,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問答,都讓我感到滿足。一個新的語言似乎讓我的世界又大了一點點。尤其是跟外國人以西語對談,當我們都不懂彼此的母語,卻因為一個第三國語言而得以產生交集時,會讓人有種莫名的感動。甚至有時候我覺得與外國人講西文比較容易,因為尼國人的西文其實並不好懂,比如說他們從來不發 s 的音,講起話來又有點大舌頭。
幾個小時後,我們已經坐上了一台即將帶我們前往新旅途的巴士。
路人告訴我們大概要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至於目的地,我們也只知道叫 Limay,是一個製作工藝品的地方,甚至連他是村落還是城鎮、是扁是方都不知道。
然而事實證明不要太相信路人說的話。我們離開 Estelí 之後,一路上山進入高原,然後又下切河谷,車窗外吹進來的空氣從微寒慢慢轉為熱風,車子在搖搖晃晃的石子路上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之後我們又陰錯陽差的錯過了最後一班的回程巴士,就這樣被留在這個被光禿禿的山頭們包圍的河谷小鎮。
我們順勢決定留宿一個晚上,也能夠好好的認識這個地方。後來證明意外是一種幸運,這個小鎮其實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寶藏。
我們來到了一戶做石雕的人家。這邊的人會用周圍山地產的大理石做石雕,也用來自 León 火山群的火山岩,有紅色、白色以及各種結晶的石頭。至於他們彫刻的對象就是 Estelí 這個省份的精神象徵:La Gorda,胖女人的意思。從我們第一天到 Estelí 市中心的公園就看到了他的雕像:一個胖胖的女人雙腳合十的坐著,豐腴的身材就跟尼國的婦女一般。這樣的雕像在 Estelí 省內到處可見,有的綁著辮子,有的梳著馬尾,有的抱著孩子,有的則拿著一簍的作物,不論如何,他都代表了一個多產的形象。原來這個小鎮就是這些胖女人的故鄉啊!
石雕人家的老奶奶一邊跟我們聊天還一邊帶我們看家裡的院子。院子裡除了堆滿尚未雕琢的石頭之外,還種了很多的果樹,有芒果、侯購諜、檸檬與柳丁。在院子中間的一顆果樹下,則用木頭做了一個簡單的架子,上面放了一個陶罐,就好像陶罐坐在樹下乘涼一樣,奶奶說這是將煮好的水放涼的地方。奶奶還特地要小孫女摘了一袋的的侯購諜與芒果讓我們帶走,他將水果遞給我們的時候,我腦海中突然閃過了那些慈藹的胖女人們。
除了石雕之外這裡還有製陶的人家,就在城鎮外兩公里的一個小村子裡。師傅是一個中年的男人,之前在尼國的陶藝重鎮 San Juan de Oriente 學陶,後來就回到村裡以合作社的方式經營一個窯,帶一些當地的婦女作陶。他們很熱心的為我們介紹陶器的製程。這裡的陶土是來自河的下游,一個叫做 La Naranja 的地方,取回土塊之後還要敲碎、過篩、和水,最後才形成黏土。他們會用一種「腳動」的拉胚機器,在做的過程中除了手捏之外,腳也要不停的踢底下的輪盤,才能帶動胚盤的轉動。
師傅還拿了些陶土讓我們捏,並讓我們嘗試拉胚機。我嘗試了幾次,但最後只拉出幾條扭曲的土蛇,連個容器的形狀都沒有,只能說每一個小碗、小杯子的背後都是數年技術的累積啊。
後來我們還從網路資料得知這個地方其實也有發現史前壁畫,就跟 Boaco 與 Ometepe 一樣。尼加拉瓜在中美洲是相對比較少觀光客造訪的國家,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心繫著馬雅文化、阿茲提克文明而來,恰好這些在尼加拉瓜全都沒有。但其實在尼國境內存在很多史前文化留下來的壁畫,他們雖然不屬於我們已知的那些大文明,而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小部族所留下,但也都是過去人類真實活動的痕跡。
而尼國當局似乎並不重視這些壁畫。想像如果這些壁畫出現在台灣或其他地方,可能會吸引很多學者的研究,但在尼國卻很少聽人提及,有些刻有壁畫的石頭可能就靜靜的躺在某個人家的田裡。但另一方面,也就是因為資訊很少,更讓我們在發現這些壁畫時有如探險家或考古學家挖到化石的感覺。只要慢慢發現,一點一點的往下挖,往往又會發現更多值得探索的事物。
晚上我們拿著手電筒在村子外尋找紮營的地方。這附近有很多人們圍起來的籬笆,有些是圈養牛馬,有些則栽種作物。後來我們鑽進了附近的農場的一塊地,我們也不清楚它的作用,不過地勢平坦鬆軟,中間有幾棵樹,是過夜的好地方。
這附近沒有路燈,剛好又逢新月,不到七八點,四周就已經漆黑一片。我們拾了一條粗木作為枕頭,便躺在星空底下聊天,吃著老奶奶給的侯購諜。滿天的星星已經讓我們辨別不出星座,幾顆流星不經意的劃過天際。
隔天天還沒全亮,我們就被動物的叫聲喚醒。出了帳篷一看,成群的牛隻包圍了我們。原來這是一個當地人趕牛擠奶的地方。我們的出現引來牛群的好奇,紛紛聚集過來,主人也從遠方騎著馬來,看看他的牛兒們究竟在圍觀什麼奇景。或許在牛兒的眼中看來,這頂帳篷就像未來生物,是個巨型又鮮豔的蟲蛹,裡頭還會孵出像猴子一樣的生物。
離開小鎮時,巴士站的人告訴我們發車的時間是 dos y media,兩點半。看著時間還早,我們便決定先把背包丟上車,然後在鎮上到處走走,好好看這個地方最後一眼。就在我們逛到一半時,突然看到一台巴士從我們眼前經過,而他看起來就跟我們要搭的那台一模一樣。我們立刻追上前去,跳上巴士,果然發現我們的包包就坐在那。我們一面慶幸自己趕上了巴士,沒讓他帶走我們的行李浪跡天涯,一方面也不解的問車上的人,不是兩點半才發車嗎?
“Si, si, dos y media…” 旁邊的大叔直點頭的回答。
我們突然明白,喔對啊,這裡的 s 不發音,他說的是 doce y media。
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西文交流,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問答,都讓我感到滿足。一個新的語言似乎讓我的世界又大了一點點。尤其是跟外國人以西語對談,當我們都不懂彼此的母語,卻因為一個第三國語言而得以產生交集時,會讓人有種莫名的感動。甚至有時候我覺得與外國人講西文比較容易,因為尼國人的西文其實並不好懂,比如說他們從來不發 s 的音,講起話來又有點大舌頭。
幾個小時後,我們已經坐上了一台即將帶我們前往新旅途的巴士。
路人告訴我們大概要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至於目的地,我們也只知道叫 Limay,是一個製作工藝品的地方,甚至連他是村落還是城鎮、是扁是方都不知道。
然而事實證明不要太相信路人說的話。我們離開 Estelí 之後,一路上山進入高原,然後又下切河谷,車窗外吹進來的空氣從微寒慢慢轉為熱風,車子在搖搖晃晃的石子路上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之後我們又陰錯陽差的錯過了最後一班的回程巴士,就這樣被留在這個被光禿禿的山頭們包圍的河谷小鎮。
我們順勢決定留宿一個晚上,也能夠好好的認識這個地方。後來證明意外是一種幸運,這個小鎮其實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寶藏。
我們來到了一戶做石雕的人家。這邊的人會用周圍山地產的大理石做石雕,也用來自 León 火山群的火山岩,有紅色、白色以及各種結晶的石頭。至於他們彫刻的對象就是 Estelí 這個省份的精神象徵:La Gorda,胖女人的意思。從我們第一天到 Estelí 市中心的公園就看到了他的雕像:一個胖胖的女人雙腳合十的坐著,豐腴的身材就跟尼國的婦女一般。這樣的雕像在 Estelí 省內到處可見,有的綁著辮子,有的梳著馬尾,有的抱著孩子,有的則拿著一簍的作物,不論如何,他都代表了一個多產的形象。原來這個小鎮就是這些胖女人的故鄉啊!
石雕人家的老奶奶一邊跟我們聊天還一邊帶我們看家裡的院子。院子裡除了堆滿尚未雕琢的石頭之外,還種了很多的果樹,有芒果、侯購諜、檸檬與柳丁。在院子中間的一顆果樹下,則用木頭做了一個簡單的架子,上面放了一個陶罐,就好像陶罐坐在樹下乘涼一樣,奶奶說這是將煮好的水放涼的地方。奶奶還特地要小孫女摘了一袋的的侯購諜與芒果讓我們帶走,他將水果遞給我們的時候,我腦海中突然閃過了那些慈藹的胖女人們。
除了石雕之外這裡還有製陶的人家,就在城鎮外兩公里的一個小村子裡。師傅是一個中年的男人,之前在尼國的陶藝重鎮 San Juan de Oriente 學陶,後來就回到村裡以合作社的方式經營一個窯,帶一些當地的婦女作陶。他們很熱心的為我們介紹陶器的製程。這裡的陶土是來自河的下游,一個叫做 La Naranja 的地方,取回土塊之後還要敲碎、過篩、和水,最後才形成黏土。他們會用一種「腳動」的拉胚機器,在做的過程中除了手捏之外,腳也要不停的踢底下的輪盤,才能帶動胚盤的轉動。
師傅還拿了些陶土讓我們捏,並讓我們嘗試拉胚機。我嘗試了幾次,但最後只拉出幾條扭曲的土蛇,連個容器的形狀都沒有,只能說每一個小碗、小杯子的背後都是數年技術的累積啊。
後來我們還從網路資料得知這個地方其實也有發現史前壁畫,就跟 Boaco 與 Ometepe 一樣。尼加拉瓜在中美洲是相對比較少觀光客造訪的國家,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心繫著馬雅文化、阿茲提克文明而來,恰好這些在尼加拉瓜全都沒有。但其實在尼國境內存在很多史前文化留下來的壁畫,他們雖然不屬於我們已知的那些大文明,而是由一些不知名的小部族所留下,但也都是過去人類真實活動的痕跡。
而尼國當局似乎並不重視這些壁畫。想像如果這些壁畫出現在台灣或其他地方,可能會吸引很多學者的研究,但在尼國卻很少聽人提及,有些刻有壁畫的石頭可能就靜靜的躺在某個人家的田裡。但另一方面,也就是因為資訊很少,更讓我們在發現這些壁畫時有如探險家或考古學家挖到化石的感覺。只要慢慢發現,一點一點的往下挖,往往又會發現更多值得探索的事物。
晚上我們拿著手電筒在村子外尋找紮營的地方。這附近有很多人們圍起來的籬笆,有些是圈養牛馬,有些則栽種作物。後來我們鑽進了附近的農場的一塊地,我們也不清楚它的作用,不過地勢平坦鬆軟,中間有幾棵樹,是過夜的好地方。
這附近沒有路燈,剛好又逢新月,不到七八點,四周就已經漆黑一片。我們拾了一條粗木作為枕頭,便躺在星空底下聊天,吃著老奶奶給的侯購諜。滿天的星星已經讓我們辨別不出星座,幾顆流星不經意的劃過天際。
隔天天還沒全亮,我們就被動物的叫聲喚醒。出了帳篷一看,成群的牛隻包圍了我們。原來這是一個當地人趕牛擠奶的地方。我們的出現引來牛群的好奇,紛紛聚集過來,主人也從遠方騎著馬來,看看他的牛兒們究竟在圍觀什麼奇景。或許在牛兒的眼中看來,這頂帳篷就像未來生物,是個巨型又鮮豔的蟲蛹,裡頭還會孵出像猴子一樣的生物。
離開小鎮時,巴士站的人告訴我們發車的時間是 dos y media,兩點半。看著時間還早,我們便決定先把背包丟上車,然後在鎮上到處走走,好好看這個地方最後一眼。就在我們逛到一半時,突然看到一台巴士從我們眼前經過,而他看起來就跟我們要搭的那台一模一樣。我們立刻追上前去,跳上巴士,果然發現我們的包包就坐在那。我們一面慶幸自己趕上了巴士,沒讓他帶走我們的行李浪跡天涯,一方面也不解的問車上的人,不是兩點半才發車嗎?
“Si, si, dos y media…” 旁邊的大叔直點頭的回答。
我們突然明白,喔對啊,這裡的 s 不發音,他說的是 doce y media。
Comentarios
Publicar un coment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