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零五分,海拔 3100 的營地,只見頭燈的光在黑暗中悉悉簌簌,空氣凝結成冰。一名學生裹著厚厚的羽絨外套來到老師帳裡,katu 老師給他的手指套上血氧計,血氧值還算正常,但心跳高達 121。 「因為我們現在處在低氧的環境,你的心臟需要很用力的跳才能夠把氧氣送到全身。待會我們的行程還會往上爬到 3300,空氣更稀薄,而且坡度很陡。老師的建議是你先在營地好好休息,不要給身體太大壓力。」老師雙眼直視著孩子,詳盡的解釋當前的狀況,孩子則繼續盯著手指上的血氧計,陷入一片沉默,「但老師還是會把這個決定權留給你。」 我跟 katu 老師一起帶領均一中學的生命探索課程,藉著循序漸進的山、海域戶外活動讓學生探索自我、融入團隊、親近自然。而在這趟山組最後的課程,katu 老師希望帶孩子攀登台東最負盛名的高山,布農族稱「月亮的鏡子」的嘉明湖,迎接島嶼天光。三日的山行,我們翻過戒茂斯山,從海拔 2200 的新武呂溪底一路爬上來,如今只差最後一里路。但其中一位孩子前一天已經走的非常辛苦,也出現了輕微的高山反應。 「我⋯⋯」孩子話到一半又吞回去,眼神依舊鎖在血氧計上。帳篷外,想攻頂日出的登山客來來去去,躁動不安。老師似乎不想給他壓力,假裝沒聽見他剛剛說的話,繼續收著待會準備攻頂的輕裝背包:緊急醫藥包、行動糧、對講機、保溫瓶裡的熱奶茶。 「我可以試著走走看嗎?」孩子終於準備好自己的心,語氣帶著顫抖的說出這句話。 「當然好啊,」katu 老師依舊是那個招牌的微笑。「那你快去收拾裝備,我們再十分鐘出發。」 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名嚮導,陪那個孩子依他的速度走在最後,其他人則先往前。 空氣稀薄而冰冷,我們踩著緩慢的步伐在黑夜中前行,空間感跟時間感好像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心臟狂擊著胸口的聲音,提醒自己用力呼吸。終於,前方的地形忽然變得平坦,冷風從空曠的原野吹來,我們來到了山頂上的緩坡。往東望去,對面的山稜同樣是一片漆黑,一抹微微紅暈在天邊,上頭還有一彎渺小的弦月。而往下望,嘉明湖就靜靜的躺在山坳裡,好像祭壇上的睡美人。 我們被那神聖而美麗的氛圍懾住,每一秒的流逝好像都必須被關注。天地沉默而混沌,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生命正在醞釀,即將甦醒。日暈漸漸將整片天空染成紫紅色,山體也映著微光。 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遠方出現兩個小小的身影,我一眼就看出了,是那個學生!守護他的嚮導走在前面,引領著他緩緩的登上草坡,迎向即將...
這裡沒有菜單,所以,發揮你的創意點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