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 al contenido principal

Entradas

Mostrando las entradas de diciembre, 2017

在佳心,拾回遺落的友誼

公路終點的幾棵羅氏鹽膚木已經結了花,一叢叢的立在平展的枝葉上,在藍天綠葉之間硬是添了一抹黃。夥伴魚貫進入步道,場景如舞台劇換幕般在瞬間切換,原本開闊的天空被樹冠遮蔽,熱情揮舞的闊葉樹們退到後排,悄悄站上前緣的是一株株筆直的巒大杉。森林伸出雙臂擁住每一個入山的行者。 我對八通關古道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些巒大杉,樹幹筆直的伸入天際,紅褐色的樹皮有時掛著青綠的苔蘚,油亮略帶捲曲的鐮狀葉子兩列排站在葉枕上。他們的木材帶有香氣,不僅是很好的建材,而且跟二葉松一樣,可作為生火的油柴。巒大杉火散發一種讓人舒緩的清香。 然而森林訴說的故事,不只是表面上生態的和諧。這些巒大杉的存在其實是造林的結果,他們是貨真價實的近代移民,而在他們移入之前,這裡曾是布農族人居住的空間。 從「拉庫拉庫」到「玉山國家公園」 布農是一個遷徙的民族,其中又以郡社群與巒社群的遷徙範圍最廣。從十八世紀開始——想想那也不過是約兩、三百年前的事——他們離開今日南投信義鄉一帶中央山脈的西翼,開始往東南遷徙。一翻越中央山脈,他們便發現一片廣大深邃的谿谷,在雲海中若隱若現。這片谿谷發源於中央山脈南二段,南北兩側被新康橫斷與馬博橫斷包夾,深豁中長滿了無患子,他們便稱此處為「拉庫拉庫」,無患子的意思。短短百年的時間,郡社群與巒社群在整個拉庫拉庫溪流域建立了無數的聚落,也成為再更往南遷新武呂溪流域及鹿野溪流域的中繼站。 這些生活在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開始大規模的與外界接觸是在日治時期。當時國際間對賽璐珞這種合成樹脂的需求量極高,台灣山區的樟腦樹在日本政府的領導下成為全球化供應鍊的重要源頭。為此日本政府必須將對台灣的控管範圍深入山區,也因此在拉庫拉庫溪流域與布農人產生嚴重的衝突,之後更發生了喀西帕南事件與大分事件。最後日本政府在拉庫拉庫溪南岸修築八通關越警備道,東段從璞石閣(今日的玉里)深入拉庫拉庫溪流域,直達中央山脈主稜的大水窟,穿過反抗者的核心地帶。 日人修築的警備道通常寬在一米五以上,且沿著等高線開路,坡度極緩,為的就是推車運送物資。在警備道修築完成之後,大砲與補給源源不絕的從山下運送上來。不僅沿途多設駐在所,更在佳心、大分、托馬斯等處設立了蕃童教育所、療養所、蕃產交易所、養蠶指導所等等,成為周遭聚落的中心,孩子們要來此上學,大人也到此加入現代生產的行列。日本警察則攜家帶眷的,移住各個駐在所。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