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 al contenido principal

Entradas

Mostrando las entradas de agosto, 2017

寫山:南湖大山

很多人都會說台灣是個島國,但我更喜歡說台灣是個山國。 每每俯瞰著那伏在這座島上的脊樑山脈,凹凸錯落,層巒疊峰,批著一層綿密厚重的森林,總想著在那深綠的盡頭,究竟藏著什麼等待挖掘的奧秘?即使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是以平原都會區為中心,山似乎從大部分人的認知地圖中消失,成為一整片暗黑的未知,但事實上山仍然默默的守護在側,儲備了我們賴以維生的水,緊緊的抓住我們安身立命的一土一石,更蘊含豐富的生靈能量。那樣的陪伴總是靜靜的,揹著千萬年的亙古時光看著人間燈火的興衰明滅。 我們又有多少時候真正走入過大山的懷抱? 第一次走進台灣的大山,是跟著一群戶外引導員與老師,走入中央山脈北段最高峰的南湖大山。現在回想起來我總會稱這群人為「引路人」,即使後來我多半隻身走入山林,但他們帶給我的敬山啟蒙,默默的指引了我走入山林的每一個步伐。也是後來接觸了形形色色的登山者,才發現這樣的敬山態度其實難能可貴。在台灣,登山普遍被視為一種運動,而百岳的完成率是等級指標;更有些時候,登山發展成了不同型態的觀光業。不管是作為運動強身或觀光休閒,都是山帶給我們的附加價值;然而隨著入山的人潮增加,山徑上總是可以發現人造垃圾,也常看到有些登山團體直接將大量廚餘往山谷倒,山默默的承受這一切。我們在帶著不同的目的入山時,是否也應該尊重這片山林? 事實上,我對山旅有更多的想像。有沒有可能,透過雙腳與山林的親密接觸,轉化為對這片土地的認識與情感,進而成為山國的守護者?隨著入山次數的增加,我發現山不僅僅藏著自然生態的奧秘,更是活生生的人文瑰寶,訴說著豐富的生命故事。 攤開台灣的地圖,光是讀著地名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古早味,閩南、客家等漢移民橫渡黑水溝的故事就這麼寫在字裡行間。各地不斷重複出現的中山路、中正路,更直接註解了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的肅穆氛圍。然而再把鏡頭移到深山,各個山、溪的名字又瞬間閃耀自然奔放的色彩:馬博拉斯山、馬比杉山、拉庫拉庫溪等等,因為這些地方從遠古以來都是台灣各個高山民族的生活領域。 而南湖山區就是屬於泰雅族群的傳統領域。據傳說泰雅的祖先是從一塊巨岩迸裂出來,如今這塊巨石仍然佇立在南投的瑞岩部落。隨著向外尋求獵場與耕地的需求,泰雅族人一路翻山越嶺至南湖北山,望見了北邊的蘭陽溪與東邊的大濁水北溪。水是生命之源,滋養著一切生靈,族人們看到嘩啦啦的溪水不禁歡欣鼓舞,感謝來自萬靈的恩典...